前言
2018年11月27日,《南方日報》推出《深圳新起航 開放再揚帆——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成就特別報道》,站在新的歷史坐標,翻開厚重的奮斗史,以開闊的時代視野與融聚未來的胸襟,全方位回望與審視1978年到2018年的深圳。
中航物業作為一家改革開放初期起源于深圳的大型物業管理企業,入選了《南方日報》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成就特別報道的“創新樣本”欄目,文章如下:
長期以來,勞動密集型行業和簡單服務提供者的角色認知,拘束著物業管理行業的前景和對未來的描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物業”)的物業服務模式創新提上了發展日程。
截止至2018年6月,中航物業已進駐城市59個,涵蓋19個一級行政區,實現全國布局,全國服務的項目總數達到506個,公司管理面積超過6000萬平方米。
1、定位機構類物業服務集成商
2006年,中航物業開啟了改革的大幕,提出要實現兩個轉變:一是要實現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的轉變;二是要實現由物業管理服務生產者向服務組織者的轉變,全面踐行物業管理服務集成商的運營模式。
2010年,中航物業對“服務集成商”的企業定位又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優化,提出了做機構類物業服務集成商的定位,進一步將自身市場拓展的目標定位于機構類物業,其服務內容除了傳統的物業管理服務之外,還包括會議服務、餐飲服務、重大活動、重要的組織接待等延伸服務,而拓展的機構物業類型則定位于金融、政府、綜合性院校和高科技名企。
今天,中航物業所接管的諸如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國家司法部、國家圖書館、南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會展中心、廣州白云機場、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深圳龍崗區人民醫院等一系列大型機構類標桿物業項目就是在這一發展思路指導下成功接管的。
2、打造智慧物業集成服務平臺
2018年10月,在深圳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物業管理產業博覽會上,中航物業董事總經理劉文波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我們致力于成為中國卓越的機構物業平臺運營商,幫助客戶完善需求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中航物業新愿景的提出是在智慧城市、智慧物業的大背景之下,頗有前瞻性。通過充分的市場分析,結合自身優勢進一步將市場拓展的目標定位于機構類物業,中航物業將核心業務聚焦于政府類、公共類及企業總部類物業,涵蓋金融、通訊、制造、能源等行業,包括教育、民生、公共服務等政府、企事業單位。
中航物業的底氣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其打造的智慧物業π平臺,二是其長期堅持的物業服務標準化建設。近年來,中航物業運用先進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融合“互聯網+”、“智慧城市”等理念,打造了智慧物業集成服務平臺——π平臺。中航物業推出的π平臺,賦予服務無止境的理念,其中有π修、π巡、π控、π防、π潔等子服務品牌。
π平臺將幫助中航物業實現“全閉環管控”及“智慧運營”,實現物業管理各項運管服務專業子系統的集成管理;實現統一平臺下的任務流轉、輔助決策、信息發布等業務應用管理;實現物業管理服務運營數據的全面云端化,建設全面貫通的服務系統,逐步將設備、員工、客戶、物業內部各模塊與服務系統貫通;實現物業管理服務的數據化量化管理和考核,有效規避管控風險、優化成本和提升效能,實現集約化與精細化。
3、為客戶提供標準化服務
面對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確保服務品質一直能保持穩定是中航物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考驗。在這種情況下,中航物業的選擇是研制標準、推廣標準,為客戶提供標準化服務。
2015年,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意、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全國物業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60)在深圳成立,秘書處設在中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今天,中航物業仍然繼續致力于完善行業標準,組織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團體標準的制定,增加物業服務標準的有效供給,滿足標準消費個性化趨勢和市場多樣化需要。
《2018年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報告》日前出爐,報告發布了中國物業服務企業綜合實力TOP100,中航物業再攀高峰,榮登第9名。2018年7月,深圳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發布深圳物業服務企業綜合實力50強,中航物業位列前三。